提要:竞争者的目的是要在合作的制度里面有卓越优异的成就。竞争的功用是使社会的每一份子能够为全社会或社会所有其他份子提供最好的服务。
眼下,竞争早已成为一种社会意识,竞争力也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能力,竞争力排名如火如荼。米塞斯多次论述竞争问题,形成了一些鲜明的观点。
米塞斯对比了“竞争”的多种涵义,定义了社会竞争。“竞争”这个名词,当它用在动物生活的时候,是指那些寻找食物的动物之间的生死斗争。这种生物学上的竞争与社会竞争不是一回事。社会竞争是指在社会合作的制度下,个人为争取最有利的地位而作的努力。在极权制度下,社会竞争表现为人们向当权者争宠献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表现为卖者向买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可以称为“交换性竞争”。
竞争的意思并不是说,任何人仅靠模仿别人所做的事情就可致富。竞争指的是一种以更为低廉和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机会,不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特权的阻挠。如果新的市场进入者的设计能够满足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或者能以较低廉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那么它就会成功,而不管老牌公司的规模和力量如何。手机行业中的华为、小米与诺基亚的案例为此提供了佐证。
需要说明的是,“竞争本身不是一种人类的欲望”,并没有人天生愿意竞争。米塞斯说:“人们在竞争中付出努力,并非竞争本身,而是为了竞争的结果。”傅立叶及其学派错误地将竞争理解为人类的欲望,认为如果工人表现出效率低下,可以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之间马上会燃起竞争的火焰,它使得工人力量倍增,大家迸发出持久的工作热情。现实中的观察可以证实米塞斯的观点,同时证伪傅立叶的观点。
交换性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有人曾经设想在完全计划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认为那里的人没有任何奢望,不希望有什么特别的指派,对一切都不在乎。按照米塞斯的比喻,他们像一群种马似地生活着,当主人要挑出其中的种马与母马交配的时候,种马群并不自动争取。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么他们显然不能被称为行为人。
竞争是一种社会现象。竞争产生于分工与合作中,或者说社会合作和分工是“人类生存竞争中最重要的工具”,竞争只能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实现,战争和革命都妨碍人们生存竞争的成功,它们会使得社会合作的机构解体。
随着分工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为争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敌我斗争失去了基础,“它以合作和互助替代彼此敌对”。 米塞斯说:“人类的每一份子并不是在残酷的生物学竞争中相互拼得你死我活的敌人,而是在改善外部环境以增进自身福利的共同努力中的合作者或潜在的合作者。”人类摆脱了生物学上的恐怖竞争,是因为发现分工合作这种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这样,“社会的组成份子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联合起来”,这接近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有共同目的的观点,马克思说:“先前的历史发展使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
米塞斯认为市场经济下个人自由是竞争的结果。在这种竞争的制度下,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是相互的,买卖是自由决定的,谁也不怕失掉别人的宠爱,谁也不必依附于谁,人际关系自由。工人生存不是依靠雇主的恩惠,如果他现在的雇主解雇他,他可以另外找到一个雇主,这与农奴制之下完全不同,也与计划经济下的“安排工作”、“服从分配”完全不同。同时,消费者也不受店主的摆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店。
回顾历史,在阶级特权和工商业受限制的时代,竞争只有在很狭窄的范围内是自由的,庄园的领地只有贵族才能取得,镇市的地产只有市民才能取得,农耕地只有农民才能取得。在技术和工艺方面,竞争受到行会的限制。显然,这种情况下,人无法自由选择。
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饥饿是人的大敌。维持生存的资料稀少,而且人口增长超过食物的增长,食不果腹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争夺农田、食物、牲畜的战斗不断。受到这种历史的影响,人们不愿意再看到生死斗争,因此有些人将竞争视为不好的方式,他们“骂市场冷酷,不讲人道”,残酷的竞争造成一些企业破产,有些心理学家把战斗和竞争混为一谈。
米塞斯认为竞争的功能是建设性的,是一种择优机制,是为各行各业挑选才干的方法。竞争“逼得每个资本家和企业家,每天都要适应市场的变动来重新调整他们的行为”。米塞斯说:“战斗的功能是破坏,而竞争的功能是建设,经济竞争使生产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它在这里和其他任何地方一样,是让最优者脱颖而出。”当社会上的竞争足够残酷和尖锐,最优者能够在市场中出现,这个社会发展才有效率。“竞争者的目的是要在合作的制度里面有卓越优异的成就。竞争的功用是使社会的每一份子能够为全社会或社会所有其他份子提供最好的服务。”通过竞争,特别是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竞争,穷人可以变成富人,富人也可以变成穷人,而且难度不大。
在目的上,交换性竞争决不可与体育竞技和选美竞赛相混淆。米塞斯认为:“拳击和选美的目的是去发现谁是最好的拳手或最美丽的小姐。而交换性竞争的功能,肯定不是确定谁是最有魅力的男人,并以头衔和奖章去鼓励他。它的功能在于保障消费者的需求,在给定经济背景下能够得到最佳的满足。”竞争不同于竞技中的敌对,尽管竞争有时甚至经常激起竞争者的怨恨和恶意,想加害于对手。正因为竞争的目的是择优,所以只有在比喻的意义上才能把市场说成是战场。
竞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浪费。企业家在市场上开展竞争,竞买生产要素,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压力下,企业家能够按照最有效的原则配置生产要素,这样一来就使得要素价格反映稀缺的程度,减少了浪费。比如,通过竞争,劳动能够被吸收到最有利于消费者的部门去,“如果消费者有更迫切的需求尚未满足,则不会把劳动浪费于次要的满足”。
(作者: 孙宝强,经济学者)【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