¹eù[-NýVvï$RN¤åwOPî]
发布日期:2018-07-17 浏览次数:1206
从霸者心态的“中国出局论”、“中国搅局论”、“中国边缘化论”,到弱者角色的“中国赢家论”、“头号玩家论”,为何西方媒体在短时间对华认知和国际定位出现如此反覆无常和巨大差异性偏差?这一切都是伴随着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发展,西方媒体基於自身价值利益取向和传统理念对中国所扮演角色和身份的综合性因素,作出主观判断和选择的结果。
意识形态仍根深蒂固
第一,西方媒体判断国际政治的方法论存在问题。西方媒体始终以价值导向而非客观导向对事物进行建构。换句话说,西方媒体更喜欢用“非黑即白、非赢即输”的二元对立作为判断标準和价值取向,导致观点片面化,所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大多都是依据阶段性的现象和变化。
客观性和全面性作为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素,显然与西方媒体自我定位与角色要求不符。作为盈利性和政治性机构必须具有自身特色和突出口味才能吸引眼球,可是对“特色”过於追求便容易衍生为以夸张手法和过度包装替代基於中立和客观的核心价值,以致最终沦为政治利益输送的工具和手段。夸张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新闻报道在西方具有很大的市场卖点,但是却缺乏对自身问题的思考以及存在转嫁问题的嫌疑。“特金会”成功举行,象徵朝鲜半岛和平到来,最大受益者应属於朝韩两国和人民,然而在西方媒体误导下,中国却成为最大受益者,不仅是对美朝两国领导人参与和平进程努力的忽视,也是对朝韩两国人民感情的伤害,更是别有用心离间中、美、韩、朝四国关係的行为。
第二,意识形态根深蒂固、心理障碍难以突破。从“霸权稳定论”到“文明衝突论”再到“民主和评论”和“新殖民主义论”,无一不是具有对抗和冷战思维的理论。对西方来说,西方民主制度普世化是持续目标,也是终极目标。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希望的以所谓自由市场促进西方制度的普及的幻想,被中国基於自身特色形成的社会主义所破灭。对西方来说,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和挑战。正如法国驻美大使杰拉德.阿劳德6月12日在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演讲中表示,美欧已不再有共同的威胁,现在俄罗斯远比不上过去的苏联,所以美欧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导致现在美欧关係不睦的原因是关係本身深层次的脆弱以及缺乏一个真实存在的共同敌人。
对西方来说,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或许已经无法在现代世界生存,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哲学之一。“特金会”本是世界皆大欢喜的好事,却被西方媒体硬生生转移为中国是最大赢家,反映出其对中国的天然敏感和对抗思维。
第三,对中国实力评估的两极分化。西方国家对中国实力的评估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认为中国实力急速扩张、影响力日益扩大,是“修正主义大国”;另一个极端认为中国已经陷入“明朝陷阱”,即在没有真正崛起之前便开始衰落。显然,在金正恩未访华以及“特金会”未举行之前,“中国出局论”的判断成为主流价值。而金正恩三度密集访华及“特金会”顺利举办,基於自身立场的掩饰和调整,“中国赢家论”不得不成为替换方案。
冷战思维和博弈心态
西方媒体具有的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导致对中国实力的评估和认知也呈现二元对立情况,这种极端化的价值观和实力评估造成的由“中国出局论”180度大逆转为“中国赢家论”并不足奇。相反,其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比中性价值取向更容易获得政治诉求和利益。对“中国出局论”冷嘲热讽般的炒作对证明西方价值、贬低中国地位具有溢出效应。而对於“中国赢家论”的“恭维炒作”既可以形成对中国的“捧杀”,又可以形成对特朗普的“旁敲侧击”,同时加剧他国对中国实力的恐惧和担心。
第四,对华反覆误判最根本的是双方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中国出局论”、“中国搅局论”、“中国边缘化论”和“中国赢家论”等论调,都是充满对中国不友善和不欢迎的意蕴。不论哪一种论调,都充满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心态。中国秉承共商、共用、共建原则建立“一带一路”倡议被污衊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劃”;中国与他国共建港口,被炒作为印度洋“珍珠链”战略;中国基於半岛和平提出“双暂停”主张被讥讽特朗普按部就班中套。
西方克服过去形成的“逢华必疑”、“逢华必贬”、“逢华必反”对华传统的态度和战略仍道阻且长。双方建立基本的政治互信是消除对华反覆误判最根本的途径,也是世界实现和平的重要途径。媒体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平台和管道,对促成国家和人民之间友好关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否认,媒体除事实报道责任外,还具有延伸解读以及形成自身特色的权利,但是也有尊重客观事实的义务。
(作者: 赵长峰,华中师範大学政治与国际关係学院国际事务所教授;杜志远,华中师範大学政治与国际关係学院硕士研究生。)【来源:大公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