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依靠封锁保持优势的做法不符合全球利益,也不符合自身利益。 中国应继续消除贸易壁垒,加大开放力度。
中美两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和创新之争,这归根结底又表现为人口之争。任何一个国家要激发创新力,首先需要聚集人气,因为创新力是从人类思维活动中迸发的。要产生创新力,人就需要接受教育,并与他人进行智慧交流,而不是独处一地。
创新力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参阅新书《人口创新力》):
一国的创新力=人口数量×人口品质×(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
简言之,一国的创新力取决於四大要素,即人口数量、人口品质、内部交流量和外部交流量。
在人口数量上,中国是世界第一,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第一。在人口品质上,中国在人均智商和世俗成功的追求方面丝毫不亚於美国,但在受教育程度上与美国依然存在差距。此外,中美两国各自都是语言相同、文化一致、政治统一的大市场,在内部交流的通畅性上不分上下。
可以说,中美在前三个要素上各有千秋,整体上旗鼓相当。国内人口政策和教育政策深刻影响着这三大要素,因此这些政策的改革迫在眉睫。不过,本文要讨论的并非前三个要素,而是第四个要素─外部交流量,因为这才是中国竞争直接影响的要素。一个国家在前三个变数外,要获得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就应该尽量多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对外交流的四个管道:商品交流,资金交流,资讯交流和人员交流,这些与贸易政策都有密切关係。
商品交流
这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包括物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贸易对於创新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规模效应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使得需求与供给可以跨国界匹配。得益於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範围,而不只是限於国界之内寻求最佳的物品和服务。与此对应,竞争力强的企业则可以将物品和服务销售到全世界,从而有能力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之中。
比如,小米手机不仅在中国还在印度热销,这样小米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开发出更新更好的产品。又如,携程现在不仅为中国客户,也为日本、韩国等国的客户提供旅行服务。拥有更多的客户,携程也就能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开发出更好的预订系统。
而且,有更多的客户来使用自己的产品,会让企业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数据。在人工智慧时代,更多的数据对於企业做出更好演算法至关重要。总之,国际贸易使得全球经济分工更细、竞争更激烈,创新更旺盛,并最终带来更高效率。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慧领域,中美两国的科技巨头正在全球市场进行竞争。能否让自家产品佔领更多的全球份额,是制胜的关键。美国单方面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实际上是限制了美国企业在巨大的中国市场的开拓机会,当然也同时限制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开拓机会。其结果是两败俱伤。
但中国市场的潜在规模比美国还要大不少。如果两国真的彻底断绝贸易往来,长远来看,美国公司的损失可能更大。不过企业家是非常灵活的,很多企业可能会通过第三国迂迴来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是让其他国家获利。但从创新角度来讲,其他国家与中美的实力相差太远,中美科技两强相争的格局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发生根本改变。
资金交流
类似於自由贸易,资金的跨国流动有利於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而可以促进各国的创新活动。但由於担心关键技术转移到中国,美国现在更加严格地限制中国资金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实际上,纯粹的财务投资并不会直接影响科技交流。比如,中国很多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都有来自美国风险资本的投资,其中一些还在美国上市。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这些投资,并没有导致中国企业的技术外流到美国,但却让美国投资者分享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红利。
真正影响科技交流的是战略性併购,比如联想併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但企业之间的併购,一般是竞争力强的企业併购竞争力弱的企业。联想併购IBM个人电脑,前提是IBM已经难以从个人电脑业务中获利。所以跨国併购是科技实力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充其量是竞争实力的放大。
一个企业如果只有资金而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是很难通过併购投资直接获得创新成果的。相反,如果自己本身有领先的创新能力,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不会缺少整合资源的外部投资。在现今的世界上,真正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和创造力。
面对美国进一步收紧甚至限制中国资金投入到美国高科技企业,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反而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智慧之举。与之前相比,中国在金融、基础设施、商贸流通、资源开放、高科技製造领域都在大量取消各种投资限制。可以预料,这些开放措施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创新活动以及整体产业技术水準的提升。
资讯交流
对於创新来说,资讯交流比资金交流更为重要,因为很多创新的想法都是在资讯交流中酝酿和激发出来的;这些想法背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而跨国交流是这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美国拥有全球最好的大学,是全球顶尖学术交流的枢纽。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英语作为世界科技界主要交流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使用英语的美国具有天然的优势。要弥补在资讯交流方面的劣势,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的学术交流枢纽保持畅通的联繫,这包括提升公众的英语水準并保持互联网的畅通。
儘管美国有些势力试图阻隔中国与美国科技界的交流,但这显然还不是美国学术界的主流立场。对思想自由及资讯无限制流动的坚持,是美国学术界根深蒂固的理念。在特朗普政府试图收紧甚至限制中美科技交流的背景下,中国如果能在资讯交流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不仅可以对冲特朗普政策的负面衝击,也会使得中国在此方面处於更加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做到这点,很难想像中国会被排除在国际学术交流之外。
人员交流
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跨国人员交流所带来的面对面的深度沟通,依然还是不可或缺。中美两国学术和企业人士的广泛交流有利於促进各自的创新和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科技人员到另一个国家去交流,不论是对客源地国家还是对目的地国家都有好处,但是对於目的地国家的好处更大。这是因为客源国受益的是去交流的科技人员,而目的地国受益的则是与这个科技人员接触的所有人。如果这个科技人员留在目的地长期工作,那目的地国家受益更大。
在现行的制度下,一个国家很难限制其公民出国旅行,通常只能通过收紧签证来限制其他国家的公民访问本国。因此,美国政府要限制美国科学家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在技术上基本不可行。但如果美国限制中国公民入境或者限制中国人涉入一些高科技领域,长远来看给美国带来的损失恐怕要大於给中国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无需过度担忧中美的科技竞争。在资讯和人员交流方面,美国政府单方面限制难有作为。在商品贸易和投资交流方面,美国单方面针对中国採取限制性措施,其自身的损失可能更大,而且其结果也能通过第三国迂迴大打折扣。
对中国来说,最关键还是加大开放力度,除了继续消除贸易壁垒之外,还应进一步开放资金、资讯和人员的交流,以增加对外交流量,进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最近中国在开放外资、签证方面的一些改革举措,是在这个大方向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最後还要指出的是,国家之间的创新之争本质上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共赢互动,与以往争夺领土和资源的那种零和遊戏有根本性的差异。创新的果实让全世界共用才能体现其最大价值也并最终惠及创新者自身。美国想依靠封锁来保持相对科技优势的做法,是要把原本共赢的创新竞争变成一个零和甚至负和遊戏,这不符合全球的整体利益,最终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创新是一项需要全球协作的活动,所以面对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国应该更广泛地和全球进行创新合作,这不仅能够加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能为整个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梁建章,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