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制造业何以做大做强

发布日期:2019-07-15    浏览次数:1231

 自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发展重心逐渐开始向制造业转移,试图通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再工业化”进程,并通过新型制造技术的发展来改变经济发展停滞的困境。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制造业振兴战略,着眼于制造业发展环境的改善,进而实现制造业的再度崛起。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大的转变,制造业产业集群逐渐扩大,但我国仍然没有跨入制造业强国行列,“大而不强”成为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以劳动密集型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传统制造业发展对人力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西方国家由于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中处于创新与技术输出层。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兴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达国家在人力成本方面的障碍,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兴起也为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更强劲的动力。从目前来看,制定了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国家大多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其中G20的主要成员是当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另外,致力于制造业发展的国家大多在经济实力方面都较为强大。由此可见,现阶段制造业国际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新型制造业被称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竞争也逐渐从传统物理空间拓展到网络信息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率先完成现代工业化进程,在传统制造业阶段占据优势,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制造业也已经成为其热衷的投资领域。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新型制造业的发展缩小了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制造业的发展也逐渐呈现追赶发达国家之势。另外,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知识产权与创新方面处于弱势,但也具备人力成本低廉、市场潜力较大等优势,这就为其在制造业领域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国制造业产业附加值仍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制造业享受了人口红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呈现出产业规模大而产业附加值低的分化格局,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下游。

 近年来,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产业附加值逐步提升。目前我国总产业附加值约维持在20%左右,仍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7%的平均水平。以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宝马为例,目前宝马汽车全球总装配厂约有70%位于中国,但每销售一台宝马汽车我国所获得的利润约为6.5%,德国获利超过50%,美国、日本等技术输出型国家获利则超过30%。这也进一步折射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所存在着的不均衡问题。根据联合国知识产权相关组织所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附加值只有发达国家平均值的1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水平。

 我国制造业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高度依赖进口,成本偏高。由于我国技术创新经济基础存在较大缺口,很多技术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据我国工信部所提供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占总使用量的95%以上,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低于5%,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约束之下,我国制造业成本偏高。另外,我国在新型材料、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方面也普遍存在进口依存度高的现象。随着人力成本的提升,我国制造业利润不断下滑,进而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停滞不前。制造业技术创新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大部分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都较为谨慎,甚至部分企业信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经营理念,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核心技术全靠“化缘”。我国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净利润的平均比值约为12%,明显低于发达国家43%的比值。另外,我国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走好哪几步

 在世界各国纷纷布局制造业、抢占新一轮阵地的热潮之下,我国必须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在制造业发展方面的竞争,正确判断我国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地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我国制造业要想在未来做大做强,也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支持。要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深度嵌入到国际制造业产业之中。

 正确看待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合理制定制造业发展目标。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在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方面,要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想在短时间内超越发达国家并不现实。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精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与制造业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既不能盲目冒进,更不能妄自菲薄。要科学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匹配的发展战略,设计出一套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

 持续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改善。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制造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产业环境应当成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为推动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地,我国先后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制造业发展环境的改善指明了具体的方向。然而,仅仅依赖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无法保障具体措施的落实,各级地方政府还应以中央政策为指导,结合区域发展现状,优化配套政策供给。

 正确认识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位置。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任务,如何理顺制造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影响着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走向。与此同时,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份额正在逐步提升,我国也逐渐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的增长已经没有意义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充分证明了未来制造业依然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因此,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依然不能忽视制造业的发展,应在保障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推动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路线。随着国际制造业竞争的逐步加剧,核心技术逐渐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谁就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理念,进一步增强产业附加值,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要转变传统发展思维。通过具体政策优化设计,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扩大研发投资,保障技术创新的持续开展,在重要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只有具备一支技术过硬的创新队伍,才能取得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未来,要从创新人才福利待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入手,为创新型人才价值发挥提供平台。


(作者:李敬   白凌,唐山学院讲师;唐山学院副教授)【来源:人民论坛】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