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公民价值观教育的三个要素

发布日期:2019-07-15    浏览次数:1117

  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的教育活动。一个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与其传统文化、经济发展阶段和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同时公民对价值观理解认知的深度、内化为自觉意识的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树立正确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影响着现代公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对公民价值观教育能够促使人们对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形成系统性的看法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的观念,与其他的教育观念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因此,立足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完善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探究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把握的重要因素,是推进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


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是提倡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实践活动的灵魂,为社会科技创新、生产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信仰、思想动力和创新思维,是科技现代化和人自身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科学精神必须占领人民的思想阵地,使其成为公民的自觉意识,进而成为公民的精神认同和科学修养。我们不仅要倡导和捍卫科学精神的价值地位,也应让其成为现代公民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二是培育周密严谨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决定了拥有社会性的人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价值选择或价值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理性诉诸历史、概念、思维、逻辑,具有深刻性、持久性特征。”人类实现自身的解放与自由,依赖于发挥自身的理性思维。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都依赖于理性思维的有力支撑。克服各种观念上的混淆与行为上的盲目,归根到底都要把着力点放在培养人民群众的理性思维上。

  三是培养自觉公正的规则意识。规则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遵循。公民规则意识的强弱,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各种类型的规则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引导,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生产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不至于陷入混乱状态。各种规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生产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于社会秩序的依赖越来越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调节作用,及时对规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是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不论人们身处何国、有何种信仰、生活习惯如何,都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的交流、碰撞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价值共识。我们要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探索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


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遵循原则

  公民价值观教育,要遵照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推进,提升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一,避免“两化”原则。在推动开展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避免因过度迎合部分民众的口味而“娱乐化”,使得公民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弱化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思想性;也要避免把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沦为空洞枯燥的照本宣科,使之成为“口号”式的说教。

  第二,坚持与“三个规律”相协调的原则。公民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传播规律、教育对象成长规律、公民价值观内容育人规律,根据公民价值观教育目标、内容、对象的不同特点,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媒介,因新媒体的便捷性、即时性和便于操作性等特点,可借助新媒体开展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活动,以提高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第三,坚持与“人的需要”相一致的原则。借助外在的载体和媒介传播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时,在程度、范围、进程等方面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追求公民价值观教育的表面形式,而是要以其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效果为标准,使其成为衡量公民价值观教育实际效果的一个评价尺度。因此,在借助外在的载体和媒介推进公民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可过度强化载体和媒介的外在作用而轻视了“人的需要”的内在尺度。


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外在力量

  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要想切实有效的推进,就不能忽视影响公民价值观教育内容和理念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利用一切可用的外部资源,增强推进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外在力量。

  首先,加强公民价值观教育主体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与媒介素质是指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二是可持续更新的新媒体技术;三是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有效推进,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由于公民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支持。国家政策对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引导与支持可从整体性规划和财政支持着手。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实际需要,统筹推进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认清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影响。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公民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教育主体以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工作手段等与信息技术的简单结合,也不是公民价值观教育主体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的内容输送关系,而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公民价值观教育主体要对信息化背景下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和不断变化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充分调动被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周松  陈希,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人民论坛】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