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知识焦虑”缘何而生

发布日期:2019-07-15    浏览次数:1284

知识焦虑之下的“回声室效应”

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你是否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打开一本书,却总是读了一半放在那里,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本;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又力不从心……

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人际和群体传播的力量越来越大,我们经常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接收信息时也会局限在自己所处的圈子里面,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回声室效应”。“回声室效应”是知识焦虑背景下减少认知成本造成的后果。为了降低信息压力和群体压力,我们首先会选择经朋友圈过滤后的信息,这就造成我们难以获知圈子外的信息。

我们总是希望了解所有的信息,并期待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但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各种信息也是实时更新的。在各类APP不断推送讯息时,我们很难专注于某一条讯息,而是会受到多条讯息的影响,造成信息接收与解读过程中的持续分心,并且害怕错过。

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面对海量信息时,人们往往目不暇接、难以全部吸收,或只能浅层次地吸收,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慌。说到底,知识焦虑是个人分析、处理、理解信息能力较差的一种表现。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为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另外,任何一种知识和学问都有其成熟的内在体系,当前市场上提供的“干货”虽简化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痛苦,但是如果人们想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短时间内的知识量爆棚,很可能只是假象,并且还会加剧知识焦虑。


当人们的求知欲越来越高,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令其触及所需时,就会催生焦虑情绪

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当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或任务,并且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者扩大、加深已有认识的倾向。认识倾向会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强烈的认知欲望,这就是求知欲。

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一直存在,也总是在不停地探寻着未知领域。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我们越来越渴望对周边的环境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这时,人们不仅会通过媒体报道获得信息,而且还会用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去探寻想要获得的信息。由此,人们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如对于热点事件,过去我们会坦然接受媒体的报道,并习惯于接受媒体呈现出来的各项线索。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不仅希望对事件本身有准确的认知,还渴望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背景、起因和影响等。当媒体披露出来的事实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主动寻找事情的真相。

现代社会信息量增长迅猛,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可谓日新月异。众所周知,在这个“干货”和“鸡汤”满天飞的时代,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也都是被学习的对象。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很难全部遍及。因此,对知识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催生出一些不时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

当我们的求知欲越来越高,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让我们触及所需时,焦虑情绪就会出现。特别是对于现在的新中产阶级,他们普遍存在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等问题,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于是对知识的焦虑情绪越来越浓。


信息生产者及信息量增多,信息繁杂真假难辨,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逐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当前,信息生产的主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

对于新闻传播来说,之前的生产主体只是新闻媒体,而当下,自媒体人、脱媒主体越来越多,同时,信息生产的角度、传播的渠道以及用户的反馈都与以往不同。由于多主体的参与,每个热点事件都会从不同角度得到披露,受众可以多维度地进行了解;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展现出更强大的作用;用户的反馈更加迅速和及时,双向互动性更加明显。从信息的生产到传播再到反馈,都加入了很多影响因素,同一信息在经过该过程之后,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将很难再去追根溯源,挖掘最原始的信息。同时,随着信息数量的成倍上升,在如此浩大的数据量中找寻真实且自己需要的信息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与之前相较,在人人都参与信息生产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正日益受到挑战,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真实准确的。此外,网络上的一些二次生产和传播也会影响一手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整个信息环境真假混杂。在此环境中,我们要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就需要耗费比之前更多的精力。


信息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容易导致人们对信息的盲目索取,加剧知识焦虑的恶性循环

在用户对信息、对知识的求知欲越来越高,但扑面而来的信息众多繁杂,而所需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和焦虑感。结合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两端的矛盾:需求和供给的数量都很大,但是却达不到相互匹配的状态。

在新环境下,信息供给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当数以万计的信息扑面而来时,用户难免会产生接收、了解以及消费信息的负担。我们使用的各种讯息APP几乎每天都会给我们推荐很多讯息,这些讯息很可能是虚假的、不良的,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与我们所需是完全不匹配的,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去处理这些讯息,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我们了解环境的成本。

同时,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为了克服信息不足造成的恐慌和焦虑,人们可能会人云亦云,成为失去思考能力的追随者。此外,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这些情况虽然都会让我们获得短暂性的知识满足,但从长期来看,却会加剧知识焦虑的恶性循环。

面对如此供求矛盾,我们因不能及时获取想要的信息而感到恐慌,因不能及时了解所处的环境而感到焦虑。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个性化的、碎片化的、场景化的,我们不再需要那种大众化的、一致性的、单一性的信息,而是希望拥有与众不同的、比较独特的信息体验,这种信息体验必须符合当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长篇大论已经不再受用户欢迎。此外,信息的提供要能够满足用户时间、空间的需要,尽量做到场景化的供应,减少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


缓解信息焦虑的可能路径——对知识付费的再思考

信息爆炸的时代带来了环境的瞬息万变,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都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这是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学习知识的目标。

在快餐式的消费模式下,一些人开始慢慢缺乏判断、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忧虑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所学知识不够用,焦虑赶不上别人的成长速度,于是便开始暗示自己:我还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掌握,要不断提升自己。可是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又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所以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

当信息量和选择都增多,用户的决策力也会随之减弱,选择的时间成本相应增加,这时,人们倾向于以付费来代替自己亲自搜索。目前,知识付费平台越来越多,如知乎Live,得到App、喜马拉雅、分答,等等,都在相关知识付费领域风生水起。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将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也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用户既可以通过生产优质内容获得经济利益,也可以获得社交货币,满足心理上的社交需求以及成就感。

但是,知识付费在新闻产品的应用方面发展得还不是很顺畅。一些人认为,新闻作品力求广泛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新闻付费违背了信息自由流通的精神;另一些人认为,只有保护好媒体的新闻作品版权,才能将内容资源转化为版权资产。可见,新闻产品付费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一定要正视知识焦虑,不要将其视为坏情绪。有时,适当的知识焦虑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有效动力。面对知识焦虑,我们应当了解信息过载以及知识焦虑的背景,理解焦虑产生的多方机制,并且学会快速调节自身情绪。尽管信息环境复杂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焦虑就可以避而不谈,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迎难而上,在压力与动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努力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作者: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新闻自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来源:人民论坛】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