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带一路”构建全球共同体

发布日期:2019-07-19    浏览次数:1232

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是沿线各族人民通过不断交流和探索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条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商贸之路、文化之路。正是这条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丰富了沿线人民生活,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这条路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历千年而不息。

而今,“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底提出以来,引发各国的关注。源自于古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并不局限于古丝绸之路的理念、范围,而是富含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气息,尤其是与自发的、“有机”的古丝绸之路不同,“一带一路”是由中国首先倡议,既是对中国的发展、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为正陷入泥淖的世界经济开出了一剂良方。

中国之“一带一路”倡议,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和世界,旨在弘扬丝路精神,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东方智慧为全球发展探寻解决之道。


愿景:促进人类社会全面进步

“一带一路”建设由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已经历时4年,速度超乎常人预料。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一带一路”建设符合相关国家共同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和整体利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和理论跟进,其战略意义和丰富内涵日益显现。

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中国来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的诸多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相契合。比如,它是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版,是外交战略布局的新拓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实施路径。对参与国来说,“一带一路”建设符合自身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发展需要。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建飞认为,更需要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内涵。起初人们将目光盯在经济上,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一个经济合作的战略,现在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远远超出经济范畴。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在发展、安全、文明诸多方面全面进步的宏伟蓝图。

其实,古代丝绸之路也不仅仅限于经济层面的内容。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为了抗击匈奴,是为了安全利益;唐朝遣高僧西行,目的是取佛经,是为了文化利益;被视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举措的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也不是通商。古代丝绸之路固然促进了欧亚大陆及非洲、南太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也极大地促进了文明交流,推动了人类社会全面进步。

当今世界的各种文明都有其精华,都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组成部分。当然,文明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甚至在历史上一度发生冲突。但是不管怎样,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在人类面临共同命运的时代,各种文明的相处之道应当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最根本的是民心相通。沿线各国之间的民心能否相通,直接影响到其他“四通”的实现。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列强在殖民地也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但那是为了掠夺殖民地的资源;贸易投资关系很密切的国家经常打贸易战、货币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密切的贸易投资关系没有以民心相通为基础;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政策时常因某一国政权更换而改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合作政策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所以,建设文明之路也就是推进民心相通之路。


不是历史再现 而是一种创新

“一带一路”的概念,应该是受到了“丝绸之路”的启发。这一发展构想从经贸层面上来看,和当年丝绸之路所象征的盛世繁华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实际上又不是同一回事。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称,我们沿用了“丝绸”这个概念,但实际上,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现或者延续,而是一种创新。

第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客观形成的,维护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外界,而不是中国内部。因为中国历来没有一个对外贸易的概念。中国人认为自己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不需要依赖外界。第二,如果对外国的东西感兴趣,中国会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别国应该主动来朝贡,而不是中国去买。接受朝贡时,中国会贯彻薄来厚往的原则,不让对方吃亏,以显示天朝的大度和富有。所以历史上的朝贡贸易,中国基本是亏本的。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始终缺少开拓外贸的积极性,都是被动的。

而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的。只有取得双赢,“一带一路”才能够持续。这个双赢,既不是像当年天朝大国那样接受万国来朝以及郑和下西洋,一味对外撒钱,也不是像西方殖民主义般,到别国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市场来谋利。“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强调平等互利,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致命运共同体。这跟历史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一带一路”的推进似乎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沿线的国家有了更复杂的利益考虑,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有了比以往更复杂的文化冲突和历史形态的矛盾。葛剑雄认为,机遇跟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挑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政治风险。保持这片地区的稳定,靠中国一家是行不通的,要跟对方合作。

从经济风险来讲,以中国成立亚投行为例,有观点认为亚投行要取代世界银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仅依靠中国的力量,一方面我们的能力毕竟有限,不要说4万亿,40万亿都不够。另一方面,风险也大,所以中国希望世界都参与进来。目前已有近100个国家参与,那么将来的资金资源就增加了,财源广了,并且大家都能够得到开放的好处。

所以,尽管有政治的、经济上的风险,“一带一路”这件事,中国不得不做,必须做。


引领新的经济全球化

当前,经济全球化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提倡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全球经济,承载着以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新使命,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理念,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倾向加剧,使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上升;从内部看,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基本形成,并且国内的经济转型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日益交织在一起,转型的双向影响明显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需要客观把握“一带一路”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内涵外延及角色定位、目标任务等内容。

首先,“一带一路”的外延正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秉持的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理念,是一个开放式的倡议,将逐步跨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平台、大战略,由此在推进新的经济全球化中承担重要角色。

其次,“一带一路”的内涵正逐渐升级。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赢得广泛的国际共识?重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承载着推进新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使命,这提升了“一带一路”的内涵。

最后,“一带一路”的地位正在提升。“一带一路”既包括对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而且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区域开放开发直接融合。因此,“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国家区域性战略,更是一个引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大战略,有助于构建内外互动、相互融合的新发展大格局。

迟福林指出,“一带一路”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进程,将形成国内经济开放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一是推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开放的融合。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国实行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在服务贸易,难点在国内;国内的难点在于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难点在于理念、在于政策体制。因此,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结构性改革,破除垄断,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空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服务型消费的有效供给,做大做强服务业这个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区转型。三是积极开展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健康、医疗、文化、职业教育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四是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

总之,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不仅将为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带来强大动力,而且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


终极目标:打造世界的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撰文指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出现了市场、资源、投资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中国陆上有14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无论是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从相互关系看,周边国家与中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加强合作对彼此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注重中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政策相互协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文交流互动,强化彼此之间的利益联结纽带,加强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既可以使中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又可以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为国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呈现低增长、低国际贸易流量的局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形势,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经贸规则的互联互通,倡导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考虑各国的主张和要求,有利于完善世界市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世界市场效率,拉动相关国家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对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挑战和替代,而是与现有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针对国际合作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提出“中国方案”,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一带一路”建设聚焦“五通”,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衔接起来,推动沿线各国联动发展并加深经济融合。各国在此过程中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随着成都开往欧洲的班列顺利开出,目前中国已有25座城市开行了直达欧洲的班列,尤其是2017年首列开进伦敦的班列,以及包括雅万高铁,中泰高铁还有拉伊铁路都是“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更是实力的彰显,作为“一带一路”的具体执行者,常态化的班列一路西行。

“同声相应,同道相成。”凭借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锐意进取精神,还有世界共赢的需要,这条路终究会成为世界渴盼的共赢之路。


(作者:张立)【来源:《经济导报》第3401期 2017-09-11】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